首頁 > 操盤心得 > 參禪悟道 > 正文

不為生氣而種蘭

來源:【贏家江恩】責任編輯:changyuling添加時間:2015-05-20 10:04:23
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 第一則故事說的是一位父親教五歲的兒子使用割草機。父子倆正剪得高興,電話響了,父親進屋去接電話。

        五歲的孩子把割草機推上了他爸爸最心愛的郁金香花圃,可憐的郁金香幼苗應(yīng)聲而斷。孩子的父親出來一看,臉都氣青了,眼看他的拳頭高高舉起,此時,他的太太出來了,看見滿目狼藉的花園,頓時明白了是怎么回事。她微笑著對丈夫說:“親愛的,我們現(xiàn)在最大的幸福是撫養(yǎng)孩子,而不是養(yǎng)郁金香。”三秒鐘后,做父親的不再生氣,一切歸于平靜。

        第二則故事是這樣的:唐代著名禪師慧宗酷愛蘭花,有一次,他要外出弘法講經(jīng),臨行前吩咐弟子們看護好他精心培育的數(shù)十盆蘭花。弟子們深知禪師愛蘭如命,于青燈黃卷、晨鐘暮鼓之余,總是細心侍弄蘭花,大有“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燒高燭照紅妝”的悉心。

        某日深夜,狂風大作,暴雨如注,小和尚們偏偏在這天晚上將蘭花遺忘在戶外。第二天清晨,弟子們 出門看時,只見眼前一片狼藉,破碎的花盆,倒塌的花架,還有散落的蘭花,端的是“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”。數(shù)日后,慧宗禪師返回寺院,眾弟子忐忑不安地 上前迎候,準備領(lǐng)受師父的責罰。得知原委,慧宗禪師泰然自若,神態(tài)平靜而祥和,寬慰弟子們說:“當初,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。”

       故事中的母親和禪師都是深諳生活智慧的人,因為他們知道,種花、養(yǎng)花都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美更好的方式,而不是生活本身,更不是生活的目的。而人們之所以會生氣煩惱,常常是因為做事太計較得失,忽略了生活的本來意義。

       其實,生氣從生理學、心理學角度來看,對身體、精神都是極其不利的,清代戶部尚書閻敬銘曾作過一首《不氣歌》:

      他人氣我我不氣,我本無心他來氣;

      倘若生氣中他計,氣出病來無人替;

      請來醫(yī)生將病治,反說氣病治非易;

       氣之危害太可懼,誠恐因病將命棄;

       我今嘗夠氣中氣,不氣不氣就不氣。

       佛教也勸人少生氣,多和氣。有一副對聯(lián)說得好:“大肚能容,了卻人間多少事;滿腔歡喜,笑看天 下古今愁。”不為生氣而種蘭,無論發(fā)生了什么,我們都應(yīng)明白自己最想要的、最該珍惜的到底是什么,是一盆花、一個花園,還是一種快樂、一份情感?如此,方能抓住生命里最重要的東西,而不會為了生活的細枝末節(jié)無謂痛苦,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而輕松開朗,快樂富足。

相關(guān)文章
鄭州亨瑞軟件開發(fā)有限公司
版權(quán)所有

服務(wù)中心:鄭州市金水區(qū)農(nóng)業(yè)路經(jīng)三路
郵編:450002 網(wǎng)址:m.hbzcqc.cn

銷售熱線:0371-65350319
技術(shù)支持:13333833889

注冊下載;